寧波航運保險期待“揚帆遠航”
2013-02-25 16:45:50 來源:寧波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寧波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中國大陸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寧波船舶制造業也較為發達。然而,與港航密切相關的航運保險在寧波的發展卻頗為滯后--截至去年,船舶險與貨運險保額僅占全國市場的0.2%.這顯然不利于寧波航運業的健康發展和船舶業的轉型升級。
貨船出險獲賠4500萬元
2月12日,寧波籍貨船“永星7”輪與“曙星1”輪在上海長江口錨地發生碰撞事故,導致滿載近16000噸鋼材、處于錨泊狀態的“曙星1”輪貨艙破損進水,船體緩慢下沉并于次日徹底沉沒。
太平洋產險寧波分公司當晚接到報案后,立即成立應急處理小組,僅用了6個工作日的時間,該公司就與“曙星1”輪船東達成了按全損處理的賠付協議,并將共計4500萬元賠款支付到位,成為寧波航運保險史上賠出的最大最快一筆保險理賠款。
“我們這艘船當時投保只花了40多萬元,能在出險后及時獲得這么多賠償,讓我真切感受到航運保險的價值。”“曙星1”輪船東羅先生感慨地對記者說。
航運保險俗稱“水險”,是歷史最悠久的傳統險種之一。目前主要指海上保險,是以海上運輸有關的財產、利益或責任作為保險標的一種保險,主要包括船舶保險、貨運保險、海事責任保險及保賠保險等。
寧波保監局提供的信息顯示,2005年至2012年,寧波船舶險、貨運險合計為航運產業提供了27356.78億元的風險保障,年均風險保障金額3419.60億元,累計賠款支出11.06億元。當前,航運保險的承保標的已擴展到一些與海上運輸不直接相關的海上作業、海上資源開發等工程項目,如海上石油開發保險等。去年“海葵”臺風期間,航運保險發揮了巨大的保障功能,共為全市20多艘在建船舶和事故船只提供了上億元的理賠服務。
寧波航運險處于起步階段
記者從寧波保監局財產保險監管處了解到,雖然在功能上有所發揮,但寧波航運保險尚處于起步階段,業務規模較小,在我國主要港口城市中僅居于中等水平,與寧波港口的地位不相稱。
2012年,寧波船舶險、貨運險保費收入合計4.8億元,與上海、深圳、大連等其他主要港口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保費份額明顯偏小,僅占全國的0.2%,與寧波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中國大陸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的地位不相匹配。
事實上,航運保險作為航運金融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是港口經濟、航運業健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撐和推動力量之一,國際貿易和航運業的發展離不開航運保險提供的保障功能。“在寧波這樣一個外向經濟依存度高、民營航運業發達的城市,尤其需要發展航運保險,除了有利于發揮損失補償功能,增強航運企業抗風險能力之外,還有利于完善金融延伸服務,提升寧波航運金融軟實力,并在擴大港口離岸服務,增強寧波港口影響力半徑方面具有較大提升作用。”寧波保監局副局長姜國富告訴記者。
寧波航運保險發展為何落后?太平洋產險寧波分公司航運保險部經理王則棟分析表示:寧波作為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雖有全球排名前20位的航運公司登陸,并與全球10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港口有貿易來往,但少有國際知名航運企業落戶寧波,即使有在寧波設立分部或辦事的大型或“國”字號集團,其保費也基本收歸總部統一安排,選擇寧波本地財產保險公司投保的甚少,寧波航運保險主要客戶仍是以民營的、中小規模業務為主體。
從寧波各家財產保險公司從事航運保險的人員構成來看,航運保險的專業人才也相對缺乏,尤其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尚需進一步引進。對寧波航運保險從業人員的后續培訓能力、條件也有待提高。
另外,寧波高水平的海事律師事務所、專業的航運保險檢驗與評估機構較為稀缺,也制約著航運保險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對接上海共謀新機遇:航運保險“短腿”,已引起相關各方關注。
自寧波確立主動融入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定位后,航運保險作為航運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寧波各主要保險公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寧波太保和寧波人保已先后成立了專門的航運保險管理機構,對航運保險業務實施從市場拓展到承保理賠、客戶服務的專業一體管理。各產險公司航運保險專業化經營能力正在逐步強化。
按照寧波市金融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今后寧波將依托港口優勢,深化滬甬合作,推進組建專業化的地方法人航運保險機構。同時大力發展船舶保險、海上貨運險、保賠保險等傳統保險業務,積極探索新型航運保險業務,使之成為行業保險機構的佼佼者。
來自市金融辦的最新消息稱,寧波將籌建寧波航運保險公司,注冊資本規模初定10億元,以寧波港、上海港作為主發起人,引進國內外大型保險機構作為戰略投資人。目前,該項目已向保監會提起申請,籌建計劃穩步推進。
延伸閱讀:產險巨頭爭食航運保險“蛋糕”
上海“兩個中心”建設所醞釀的保險商機,已經被嗅覺靈敏的保險巨頭捕捉到。他們紛紛押注建設航運中心過程中相配套的航運保險項目,尤其是國內產險三巨頭爭相在滬設立航運保險運營中心以搶占市場商機。
去年8月,平安產險在上海設立航運保險運營中心,成為第三家在上海開業的航運保險專業機構。設立航運保險運營中心,意味著保險公司對航運保險業務實施專業化經營體制改革,對航運保險業務實施一體化管理。爭設航運保險運營中心的背后,亦是產險三巨頭發力航運保險業務的信號。
外資保險公司同樣想分一杯羹。目前,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已與上海浦東新區合作設立了“蘇黎世國際航運與金融研發中心”,專門從事針對國際航運與金融領域新技術、新發展、新趨勢的研發工作。美亞保險則特別針對上海航運中心建設推出了創新型險種等。
保險公司對航運保險業務趨之若鶩的背后,源于這一市場背后蘊含的巨大商機。業內人士介紹說,上海“兩個中心”建設正在向縱深推進,航運保險作為連接航運業和金融業的服務平臺,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業內人士認為,航運保險作為航運產業的服務成員和重要組成,需要國家交通主管部委、保監會、地方政府、航運經營企業等多方關注與支持,在搭建航運信息平臺、投保航運保險的地方性補貼上最好有相應的政策扶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